自殺不值得鼓勵。

"少年維特的煩惱" 1774 年一出版卻讓 25 歲的歌德一夕成名。

最近馬斯奈 (Jules Massenet 1842 ~1912) 的這齣法文歌劇"Werther"實在很紅,

好幾個城市爭相競演,看完兩齣引得我找出原文再讀了一遍,

畢竟年少時讀的是中譯本,當時讀完以後的感覺只是想摔書:

蛤? 這樣就沒了?! 完全沒有 Action 呀!!

(對幼稚的我來說自殺不算行動,夏綠蒂要大聲回應,維特要跟她未婚夫爭奪才算,呵!)

其實書中的夏綠蒂丈夫並不是個馬文才,儘管她與維特詩情如此相通契合,

她是真心出於愛,感激, 和禮法,不背叛謙謙君子的丈夫。

相見恨晚,喪母又有八個年幼弟妹要照顧的夏綠蒂,已經許配給小有社經地位的亞伯特。

維特夏綠蒂情感波濤洶湧至斯卻堅持止乎禮,

掩卷,悶悶懨懨於夏日難耐的午後~  

1892 年首演的歌劇版本裡,讓維特舉槍自殺後到死亡前,與夏綠蒂彼此表白,

現在的我看來又覺畫蛇添足, 好想皺眉頭~

可見人會變,還變很大!

 

transform2.jpg  

 

先說,歌德是我的偶像,老中青時期的作品我現在都很愛。

以前對"維特"這一個狂飆時期代表作沒有太大耐性,

反而較喜歡 1790 年以後的威瑪古典時期作品。

前陣子讀到他六歲時寫給爺爺奶奶的詩,哇哈~實在太可愛了!

不同年齡的歌德都在歌詠自然,寫來又是這麼簡單,純粹,毫不堆砌字句,

浮士德更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觸,內容以外,那豐富的音律和詞藻讀來愉悅~

最愛他的一點,是通曉天文地理,發表很多自然科學研究文章,

像中國古代文人略曉易理醫理的道理一樣,文學書寫只是必然的小技。

 

 

這書信體小說裡,雖然歌德自傳色彩很強,卻仍是藝術創作的虛構。

運用第一人稱訴說灼熱情感,再加入虛構出版者的第三人稱冷靜旁白,

維特在書中並沒有鼓勵自殺,反而說: 有勇氣的真男人莫學我.....

衛道人士要禁這本書, 因為維特企圖擾亂社會秩序又作自殺不良示範,

但是所謂的"維特效應"並沒有導致更多的年輕人自殺,

大部分的人看了書,就走了跟歌德相同的路: 他用寫(讀)小說療情傷,

用力走過浪漫狂飆那段腦子發熱,裝不進升官發財社交手腕的青春,然後封印。

出身法學世家,26歲歌德至此進入仕途,一路擔任薩克森威瑪公國的部長首相,

榮顯一生。

 

雖說非人人能像歌德生在有錢有地位的家族,教育資源豐富,

但是他八十幾年的人生中,自己仍很爭氣,認真學習,

從他大量書信中看出他處人處事的智慧。

當我再度讀著"維特"的文字,腦中盡是浮現八十歲歌德的畫像~~

畫面真好笑! 

不是鼓勵中老年人發花癡,但是每個人深埋心中那年少的悸動感覺,

偶爾挖掘出來, 捧在手心還是閃閃動人呢!

去整型拉皮還不如時時維持一下少年的煩惱, 至於對象嘛.....

趕快左顧右盼,那眼神無辜的伴侶,別跑,就是你啦!

若能夠跟同一個人談很多次戀愛,多幸福。

 

加映帥哥版電影:

"維特"出書兩百四十年來, 帶出了很多舞台電影作品。

2010 年德國新拍的"歌德!" 把詩人 24 歲那年法院實習經歷和維特小說揉在一起,

加點油添些醋,但還不致於太過火:

 

 

 

 

 

arrow
arrow

    y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