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去看房東太太前,帶盧易去上主日學。

會後本來想直接走,牧師說有興趣的人請留下來討論聖餐形式, 有茶點招待。

我想聽聽教會執事者和居民的討論,真是大開眼界!

 

 
出發點很簡單: 聖餐可不可以用葡萄汁替代紅酒?

傳統聖餐是用紅酒和薄餅,信眾圍成一圈傳那聖杯。

而且沒有經過堅信禮的青少年也不參加, 後來擴大成不同教派各層年齡的人有意願都可參加。

小孩子喝酒成為一個難題,另外還有很多成人因身體狀況也不能喝酒,

有些教會就拿一杯紅酒一杯果汁,傳到你面前你就選你能喝的。

有人就發言了:"這樣不能喝酒的人就被迫公諸於世,不尊重隱私。"

反方意見:"承認彼此的不同有什麼不好?"

還有人說:"要是不小心喝錯怎麼辦? 那看起來這麼像!"

(我全程忍笑,憋得好辛苦...)

 

其次,後來考量衛生問題,變成不沾杯沿喝酒,個人將餅在酒中沾一下,

還有些教會是用免洗杯一人一杯,本堂執事者認為那樣像在酒吧,大家聊聊說說一起仰脖子...

一點宗教儀式的感覺都沒有。

說到儀式,做這件事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有人問:"一定要葡萄酒或葡萄汁嗎? 蘋果汁可不可以?" (我一口咖啡差點噴出來)

牧師解釋:"照聖經來看,必須是葡萄架上的產物。"

這我知道,除了基督最後晚餐, 指葡萄酒為血,指餅為他肉身分給門徒,而且以五餅二魚餵飽眾人。

使徒也闡釋信徒除了要處理人和神的關係以外,彼此還要像兄弟一樣如葡萄串成一串,結實興旺。

而儀式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全體同時同地參與, 做到群體和融合。

好啦! 又要顧到原始儀式的意義,又遇到德國人"很想尊重每個人"的理想,

看得我這涼涼局外人都替他們著急, 怎麼這麼麻煩啊?

 


執行者想到的是執行細節,是單週葡萄汁雙週葡萄酒? 還是每週第一輪果汁第二輪紅酒?

前面反對區分彼此的人又發言:"這樣還是沒有融合一體,兩圈人馬互看大眼瞪小眼。"

馬上有人回:"讓別人知道自己不喝紅酒又不會怎樣!"

牧師問:"有沒有人反對都用葡萄汁? 有人會因沒有葡萄酒就不領聖餐了嗎?"

(這招厲害,沒人馬上反對,有小孩的人舉雙手贊成。)

過一會兒還是有人說:"全年都用果汁? 那復活節降臨節這種大節日呢?"

看來一切討論又將從頭開始...

關乎群體之事, 是不可能完全尊重每一個人的。

不然就癱瘓囉!

大家和和氣氣把各種意見說出來,也接受最後決議不和自己意見百分之百相同,就是尊重了。

牧師作結:"今天是要聽取各方意見,不是要投票表決,我們參考所有意見會找出可執行的方案, 謝謝大家!"

  

盧易父子已經在外面跑跑一陣子了,等我有始有終地出來。

最好看的戲, 是演員都很認真,且不知道自己和整個場景很戲劇化,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