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裡有"卡門"這種八卦肥皂水果日報加X週刊的煽情作,

就像德國的日報"畫報",每天頭版都有源源不絕的裸女,大字沒幾個,

二版三版來點運動和社會新聞,新聞聳動臆測兼渲染想像,

很多人配著早餐就翻完,看完就丟在通勤車上,達成娛樂的任務。

"卡門"裡有煙草女工打架互扯頭髮,吉普賽女郎隨手勾引士兵,

士兵背叛青梅竹馬的戀人,她卻仍等候他......

當初吸引吉普賽女郎的是他為她背叛軍隊,

後來被吉普賽女郎丟棄是因為他愛得太認真,荷西招誰惹誰?

再加點英雄和運動明星,鬥牛士上場,死亡探頭,

要嘛! 就拿得起放得下地去愛,要嘛! 就死~

卡門也無辜,誰規定不愛了就得死?

誰叫規規矩矩的荷西跟隨了卡門,等於逼上梁山,

現在要他失去讓他落草為寇的唯一理由, 他的世界崩潰,

要回到男耕女織的正常世界,對他來說不可能也不甘心了。

 

 

一百多年前比才寫作的法國社會,又飢渴於卡門身上的異國情調,整個香豔刺激.....

這些湊成整整一份八卦報紙,人感興趣的東西持久不變,票房保證就是它。

 

images.jpg   

 

"卡門"可以說是最具身體感的歌劇音樂,波麗露又是拉斐爾自己說的"沒有音樂的樂團體裁"

比才過世的 1875 年, 拉斐爾剛好出生,

比才的音樂是憑空想像出的西班牙音樂,生成於因無聊四處尋找刺激的十九世紀法國社會,

拉斐爾經歷了現代的洗禮,受芭蕾舞伶委託寫了個西班牙芭蕾配樂,

一個西班牙民俗旋律,鋪成整個漫長的"漸強",

這些巧合在這個芭蕾製作中才有趣地浮現。

 

通常我看戲前都不看單齣製作的文宣做功課,保持一片空白觀賞。

本來以為這場芭蕾因為卡門篇幅較短,配個下半場的波麗露。

結果大錯特錯!

編舞家 Ben Van Cauwenbergh 讓死去的卡門被吉普賽姊妹淘埋葬,

讓社會觀點道德輿論羞辱她的墓塚,

再讓所有卡門劇中人物全身抹金,重新站起大跳波麗露。

那個時空,不知是幽是冥,天堂還是地獄,這也不重要啦!

舞台用電腦投影加鏡面反射, 讓舞台連續中帶著切割,

背景主圖靈感來自當代西班牙畫家 Antoni Tápies 的作品,

透過紅外線攝影機,再將舞者跳動的線條即時加入電腦軟體重組變化,

構成讓人眼睛一亮的聲色享受!

編舞手法也有很清楚的思路,上半場的卡門用的是新古典的語彙,

將歌劇和小說裡的野性奔放約束了一點,卡門為自由毋寧死的決絕,

竟因此由表面沉潛到觀眾的中下層意識去了......

卡門的抗拒佔有,簡直是形而上的"自由"闡釋,

她知道自己和荷西的觀點不可能有交集, 一句句逼荷西結束她的生命:

"我愛過你,但現在不愛了,你要我死,可以,但你不能強迫我再跟你生活!"

而這個結局, 帶出了下半場全然現代舞的波麗露卡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芭蕾 卡門 波麗露
    全站熱搜

    y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