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盧易爸小時候就常跟盧易爺會去看的老地方, 對我來說也很有趣。
埃森有好幾個鋼鐵王, 從工業革命鐵路興起到經歷兩次大戰製造軍火, 他們是歷史要角。
Thyssen 是當時最大的, 但是在魯爾區留下最深腳印的是 Krupp
我最先是接觸以前住家附近的 Krupp 莊園, 建在濱湖的高點, 很有氣勢。
現在是公園和展覽場所, 除了常態展出家族歷史, 也有很棒的特展。
再來是接觸到 Krupp 遺孀建的社區 Margarethenhöhe ( 瑪格麗特高地), 驚訝於老闆娘為員工蓋的現代化房屋,
包含公司經營的醫療體系平價商店,整個就是希望員工安居樂業, 一世為公司效忠。
後來我才知道當時 Margarethe 夫人的社會福利舉措, 有被時代逼迫的不得不然。
1848 年德勒斯登的左派革命雖被血腥鎮壓下來,
二十世紀初左派工人運動仍到處蔓延, 當時的德意志帝國資本家很害怕工人起義,
懷柔又鐵腕地以麵包和皮鞭穩住工人的心, 要享受福利就乖一點.....
加入共產黨的就會被解雇, 而且其他鋼鐵業同業也不會再雇用他。
戰後 Krupp 末世主在紐倫堡被當戰犯審判, 下獄也被凍結私產。
他就把公司轉成基金會, 這個家族也絕後沒落了。
公司運作到今天, 還小吃大把 Thyssen 併購過來, 還是當地很大的企業主。
建於 1912 年 的 Margarethenhöhe 社區到現在還是非常熱門, 早就由基金會管理,
完全出租,不是Krupp 員工也可以租。租金合理又由基金會不停修繕完備。
排隊等著遷入的人, 一輩子都不一定等得到, 因為住進去的人都是橫著出來的, 沒人願意搬走。
社區就是一個小社會,有牌樓有廣場市集各行各業,還有劇院。
房屋有小花園, 現代化衛浴廚房。從一開始公共空間就有藝術作品。
現在的瑪格麗特高地除了是熱門社區, 還是魯爾博物館的境外分館,
藝廊工作室提供駐地藝術家平價的工作生活環境, 有各式展覽。網址:
http://www.ruhrmuseum.de/aussenstellen/margarethenhoehe/
Photos from www.wikipedia.de, www.ruhr-tourismus.de
這天我們來看的是打鐵的導覽, 近十年來由業餘協會的義工維護並表演。
由水車驅動的鐵鎚其實是十五世紀在 Siegen 河流域的工具,
Krupp 家族在 1930 年代慶祝公司一百五十週年時,將鐵鎚整個搬過來,
一開始就是紀念碑,不是拿來生產用。
因為鋼鐵王的女兒嫁給 Siegen 一個小貴族 Gustav Krupp von Bohlen Und Halbach
這位沒錢的小貴族為了表示自己的婚姻門當戶對, 將這個紀念碑送給埃森市,
像是在說: "看! 我家也是有工業傳統背景的!"
Halbach Hammer,Hammer 就是鎚子之意, 網址:
http://www.ruhrmuseum.de/aussenstellen/halbachhammer/
這間小屋裡面就是大鐵鎚和火爐, 水車裝備在屋後。 門口有賣烤肉香腸咖啡鬆餅。
我們準時到達, 魯爾博物館長發言之後,就由一對父子示範操作風箱燒鐵打鐵,
和最重要的: 驅動五百歲的打鐵鎚。
人發現了礦石中的金屬以後, 加熱提煉出來的生鐵很脆不堅硬,
慢慢又發現讓鐵在燃燒過程中不斷吸收氧, 並讓碳存留在鐵中的比例變高, 鐵就能被製成工具。
介紹的人長得有點像愛因斯坦, 很會耍寶講笑話, 可是物理學的很多德文名詞我不太懂,只勉強記下一些。
一開始他問大家:"什麼是鐵?"
盧易馬上舉手:"是一種硬的金屬。"
"愛因斯坦"笑說: "不錯喔! 給你八十分。" 盧易因這句話樂了兩天~
"愛因斯坦" 把大原則講完以後, 其實還有再將鐵和鋼在物理分子組成上的差別說明得很細,
物質轉換過程的方法和巧勁, 一樣樣被人發現, 實驗, 精進。
這人嘴巴流出來的數據和算式例證滔滔不絕, 無奈我的腦一遇到數字就當機, 哈哈!
懂了的是,煉鋼過程會被各種因素影響, 在以前用大量體力工作的年代, 真是值得尊敬的不容易。
期間打鐵父子檔示範打鐵, "愛因斯坦"就去喬風箱, 新風箱是他做的, 有故障要隨時調整,
看這白頭髮先生身手矯健爬來爬去......
我們在屋裡屋外又聽又看晃幾個小時, 出去吃吃鬆餅又回來,
照照屋後的景象:
上面這個年久磨損的腳踩磨刀車, 靜靜在一旁。
下面這張是屋後的水車連動齒盤驅動打鐵槌:
我拍了幾張展出的古早照片, 以前的人在打鐵屋工作的情形,
當時的年產量是今天 Krupp 六十天的產量: 三百萬噸。
而當年可是一家老小一起下去幹活的。
從兩千年前羅馬兵營遺址來估算,每個士兵身上大約有六到十公斤的鐵器製品......
玩了一下午,穿過小森林往回走去停車場,
盧易突然跳到一截樹幹上,叫我回頭:"媽媽,幫我照張像! 我是自由男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