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臨時看到有這個做給八歲以上小孩看的劇,沒有預訂票就出發碰運氣。

盧易已經把德文版小說 (Robinson Crusoe) 看過好幾遍,比我還熟這個故事。

爸爸小時候更是熟這本書,只有我,這次才終於搞清楚格列佛遊記跟魯賓遜漂流記誰是誰。

 

起床時跟盧易說下午去看劇,他馬上說好,但問我劇名時遲疑了一下,決定請我不要告訴他,才有驚喜!

順利買到票,看五個年輕人去年才組的劇團 Subbotnik 演出。

Subbotnik 是俄文,共產時期發明的美妙名詞: 週六的無償工作。

在互助的共產烏托邦中這會是很溫馨的,可惜真人世界裡,人是被逼著去擺著樣版笑容工作。

團員有德國埃森人,烏克蘭奧德薩人,卡撒斯坦人,瑞士人和奈及利亞人。

但都已定居此地一二十年, 居住在科隆和杜賽多夫。

科隆杜賽多夫人有世仇, 相關的笑話層出不窮, 總是彼此嘲笑鄙視。

報紙報導此得獎的劇團時, 標題是: 科隆和杜賽多夫終於和好了!

哈哈! 解世仇還得靠歪果仁啊!

 

劇場很精簡, 五人飾多角, 各個又能負責樂器音效舞蹈,

情節只取書的前半段, 從魯賓遜與父母的生活開始,嚮往大海離家,經船難在荒島獨居28年,

才遇見另一人類星期五,重新學習跟人的互動。

船難以前的魯賓遜是人偶,中產階級的父母請了一堆家教,更讓人偶說著旁人聽不到的獨白,默默嚮往大海與自由。

架在空瓶子箱上的長木條有時是桌椅, 有時被敲打得如巨浪,

躲在板下的演員還用嘴噴水,魯賓遜暈頭轉向。

 

DSCF6810 img3143  

img3246 img3452  

Photos from: www.forum-freies-theater.de

 

 

 

在荒島上獨自醒來,慢慢發現自己無助地暴露在所有危險下: 被動物和人攻擊? 餓死渴死?

魯賓遜動手DIY,建了遮風擋雨還有圍籬的安身之處, 種穀物打獵抓野山羊。

開始孤獨一人的 28 年: "我不缺什麼,只是少了人的社會。"

風雨聲海鳥鳴, 都在其他演員的口技下呈現,燈亮了, 燈暗了,沒有發生什麼事,魯賓遜換幾個姿勢,鬚髮蓋面。

日復一日,芒草搖曳。

沒有第二個人, 言語也消失了, 草木動物的生命卻鮮活起來。

直到某天星期五出現,說著魯賓遜不懂的語言,兩人由互懼到笨拙地靠近彼此,

劇作結束在下雨時兩人合頂著一塊木板躲雨。

 

 

這重新跟人類社會的連結與人類惡態的復萌, 在書裡才真展開了大麻煩,此書的社會批判也在此。

但兒童劇強調從孤獨學習再與人友愛的過程, 在此打住, 劇長 70 分鐘。

 

即興多變和很多用人身體演出來的場景, 與現代化的對白,讓小觀眾很有共鳴,

看到一開始英文和鋼琴家教的姿態,小觀眾還喊:"哈!我知道, 沒錯!"

鋼琴小提琴和口技提供的音響, 總帶來驚喜。

覺得唯一對小孩深了一點的, 是魯賓遜一人在荒島的那 28 年, 日出日落的孤寂安靜緩慢,難得孩子都坐得住.....

 

 

 

arrow
arrow

    y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