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作品中目前我最喜歡的一齣:
靈感來自但丁神曲的三聯劇 "Il Trittico"
《三聯劇》包含了三部風格鮮明的獨幕歌劇──
《外套》中船主手刃妻子與姦夫的劇情屬寫實主義;
《修女安杰麗卡》劇中人均為女性,場景全在修道院,角色個性互異,表現純女聲戲劇性;
《賈尼.斯基基》則是取材自但丁《神曲》卻又反其意而為的諷刺喜劇,
不僅是普契尼唯一的喜劇作品,亦為傳統義大利歌劇的最後喜劇作品。
這三劇結構嚴謹,起承轉合規矩不拖戲,感情浪潮的跌宕起伏合情合理,
即使篇幅緊湊,也不乏抒情筆法。
發生時間從二十世紀初回溯到十三世紀末,
地點從異鄉巴黎回到作曲家熟悉的義大利,人物含括男女老幼,
身分從勞工階級、豪門巨賈到貴族千金,氣氛上則由陰沉、悲哀到朝氣蓬勃。
內容上看似無具體聯繫,卻都繞著死亡議題轉,
地獄,煉獄和天堂, 其實都在生活裡啊!
《外套》 講二十世紀初巴黎塞納河畔,
駁船船主之妻喬爾婕塔對婚姻和河上的生活已感到厭倦,
她與同樣來自巴黎近郊的僱工路易吉暗通款曲, 兩人相約幽會的暗號是點燃的火柴。
船主米凱萊一再嘗試討妻子歡心,對妻子的冷淡百思不得其解, 悶悶點燃香菸,
路易吉以為是喬爾婕塔呼喚他, 終於被米凱萊發現他就是與妻子偷情的人,米凱萊憤而將他刺死。
一年前喬爾婕塔和米凱萊的小女兒夭折前,米凱萊曾用大外套包覆妻女,誓言保護,
現在喬爾婕塔被丈夫逼著看情夫的屍體從外套中滾下。
《修女安杰麗卡》 講十六世紀末,出身貴族的安杰麗卡因未婚生子進入修道院悔罪,
當修女們閒聊每個人的願望時,安杰麗卡說:"活人才有願望, 死人就快樂無所求了。"
她七年來一直盼望家人告知孩子的消息。終於出現的姨母來到修道院,
要安杰麗卡簽字放棄繼承, 因為妹妹要結婚了。
而安杰麗卡,是家族的恥辱。
她還從姨母口中得知愛子已在兩年前病死,悲慟的安杰麗卡決定與孩子天上相會.....
熟習藥草的安杰麗卡在修道院中常替人治病, 現在她親調死亡毒藥。
喝下毒藥後她知道犯下了輕生大罪, 祈求聖母的救贖原諒,
故事結束在安杰麗卡和孩子相會並被救贖的狂喜中。
《賈尼.斯基基》這人, 本是但丁神曲中在地獄受苦的一名騙子,
普契尼和他的劇作家把他塑造成諷刺偽善的英雄。
十三世紀的佛羅倫斯,富翁博索.多納蒂斷氣後,
床邊圍坐一群假哭的親戚, 各個心繫遺產。
待得知死者將遺產全部捐給修道院,
心有不甘的親戚們醜態百出,恨不得鞭屍。
不得已求助於賈尼.斯基基, 這個被富豪家庭看不起的外地人;
他的女兒勞瑞塔和富翁姪子相戀,
一曲《親愛的爸爸》求得斯基基心軟,不得不想辦法出面解決。
勞瑞塔對父親表白自己的愛,父親不幫多納第家的親戚,她就要去跳河。
斯基基模仿博索的聲音騙過了醫生和律師, 重新口授遺囑,
親戚都分到錢, 並把最貴重的磨坊、騾子與房屋留給了自己。
這些東西就成了他女兒的嫁妝。
假造遺囑之前,斯基基慎重提醒這批貪婪的親戚:
被抓到偽造遺囑可是要被砍掉右手永生放逐的唷!
親戚們被耍了雖憤恨不平,卻也不能戳穿騙局,否則每個人都有罪。
道德不是絕對教條.....
道德不是為了約束他人而存在,只是為了存於己心,求自己心安而甘願守。
說謊不對,但惡整偽善之人,並不負負得正。
像我對"劫富濟貧" 就無法全然歌頌,被劫的富人有損失是事實。
說自己有資格"替天行道", 把損害別人這件事合理化,有些心虛,
難掩對富人的眼紅。想濟貧本該靠自己。
神本思想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安撫著人心對福德的需求,
能維持社會規範,或說善良風俗吧!
可是仔細看看,人世間的事不盡然如此,有德無福的例子很多。
做盡壞事爽爽過一生的也不少,何必酸溜溜說人家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所以神本思想許我們個來生或天堂,不要灰心 (拍肩)。
普契尼的賈尼司基基, 參入了人本的思想,我喜歡他的真小人:
使點巧勁, 現世這輩子就先撇去親戚的偽善,
看愛女同時擁抱愛情與麵包,樂哉!
卻不需去想進入 《神曲》煉獄這些後話。
這悲悲喜的三齣小戲, 音樂上完全是情境營造, 令人拍案叫絕。
愛情文藝大悲劇是普契尼的拿手,
像"蝴蝶夫人", "杜蘭朵", "波西米亞人",...等等,以優美旋律主打,
音樂都是層層堆砌一股單一執拗的情緒,煽情得沒完沒了,
難得在他晚年的這齣票房毒藥裡看到他細緻的全方位觀照。
普契尼可說是當時八點檔的當紅作家,作品為流行娛樂的主流,
他很早就想寫這樣一齣不主流的戲,把他捧紅的經紀人 Ricordi 不准!
一直到 1913 年 Ricordi 去世之後, 才有機會好好著手。
1918 年首演, 這齣戲確實是從頭到尾不賣座,
不但至今甚少演出,就算上演也只演喜劇 《賈尼.斯基基》
Ricordi 真是懂市場!
普契尼曾表哀怨,人家把他的作品弄得支離破碎......
雖然沒有一大堆膾炙人口蕩氣迴腸的詠嘆調, 三個段落卻都有一個畫龍點睛的樂段,
聽聽這首《親愛的爸爸》, 讓人相信,這還是出自普契尼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