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陰陰冷冷濕濕暗暗的十一月天,想起三年前這時節去橋邊逛的那日。
帶著五歲半的小孩不想去太遠的地方, 卻又希望能走一整天。
煙雨濛濛中,到了德國最高的火車鐵橋下: Müngstener Brücke
建於 1894 至 1897 年間, 特別處就是跟巴黎艾菲爾鐵塔一樣的拱型鋼骨結構。
當年 Wupper 河兩岸的小鎮 Remscheid 和 Solingen 距離八公里,舊鐵路卻繞道四十二公里長,
當時跨越河谷造鐵路橋有其民生必要性,只是近幾十年來這條鐵路重要性大降,
維修費用和實用性不成比例, 本來要拆,終究還是當作維護文化古蹟留到今天, 成了遊憩區。
德鐵每年花四十萬歐元維護這五百米長的鐵橋,離 Wupper 河面一百零七公尺高,
用了五千噸鋼鐵,九十五萬個卯釘,
每小時雙向四班區間小火車緩慢開過去, 眾人仰望~~
這橋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名叫"威廉大帝橋" 紀念德皇威廉一世百歲冥誕,
相傳威廉二世很不爽橋沒用他名字,卻用祖父名字命名, 通車後兩年才在 1899 年造訪。
在當時週圍商店生意興旺, 遠近的人都來看這有名的建築, 帶動了此地經濟,
二戰時德軍潰敗時本來也要炸橋阻擋盟軍, 愛家鄉的小士兵卻抗命, 好在馬上戰敗,保住士兵一條小命。
歷史中的陰錯陽差,總在多年後令人錯愕。
幾年前媽媽姐姐來玩時,我們去走了這段河谷步道,當時不到八十的媽媽腳力還很好,
她從小就愛在小河邊玩,不追逐名山大川,對她來說小河小徑就足以流連終日。
盧易爸這次還喜孜孜提到他跟岳母有同好,他們兩人語言不通卻一起散步得很高興,臭美得挺香甜...
當時和媽媽走的還是野趣橫生的無人步道,
到了2006 年市政府在橋週圍修了個公園,和一個高級餐廳, 鐵鏽的外觀完全融入環境中
很謙和...
我們跟盧易整天大概走了六七公里, 上午下大雨,森林裡霧氣重重,
美則美矣, 苦的是無處可坐下休憩,等走到可以坐纜車上城堡的地方,
盧易一屁股坐在潮濕的椅子上,嘟著嘴說走不動了。
看他很認真在那裏靜坐抗議, 我們指著旁邊的銅像顧左右而言他,
這是古早行業, 揹著籃子遊走賣扭結麵包的人,旁邊有幾百年的老麵包店.....
盧易聽著聽著又被引得站起來走, 哈哈!
我們帶了很多野餐, 吃一吃補充體力, 每次看別人台灣的遊記都是到處吃美食,
在德國總是帶著乾糧水果熱茶, 整個克難到骨髓, 看何時能到無欲則剛的境界唄~~
上上次來,要坐這過河上山的纜車, 盧易還怕, 就不勉強,
這次他雖還怕怕的, 終究願意試試了。坐完以後跟我說:"我敢坐了, 下次我們再來坐好嗎?"
下了纜車在城堡裡有市集,盧易逛一逛, 說:"就像台灣的夜市嘛!"
拿著小紅傘的盧易, 抬頭正看火車經過高高的鐵橋~~